【三农政策】明天,谁来种地?

“明日谁来种地”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亟须关注的问题,农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减少、老龄化趋势严重等问题正在困扰着未来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情况正在加剧。

  近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交流会在江苏苏州召开,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透露,今年国家再次加大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投入,达到13.9亿元。

专家表示,国家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为了确保未来农业发展“后继有人”,更重要的是为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农业打下人才基础。


  农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

  “未来,要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个核心就是要培养新型的农民,或者称为新农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关键,也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这是发展中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

  据了解,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并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也就是“懂文化、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四懂”新型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包括一批有学历的“知农”,还包括一些通过培训后具备科学素养的农民等。

  据统计显示,江苏每年全日制涉农专业大中专生招生规模保持在1.5万人左右。专家表示,这些受过农业专业知识的教育,愿意置身农业发展的“知农”可能会是今后农业的新生力量。

  但是,就目前来看,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人仍然是年龄偏大、一直在农村生活和居住、缺乏文化水平的“老农”,他们仍然是当前农业生产的基本力量。

  在魏后凯看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更多的是被培训过的农民,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提升农业科技素质,并且可以应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

  张桃林表示,再过10到20年,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将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

  解决劳动力后继者缺乏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农业劳动力后继者缺乏问题的关键。

  此外,“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立起来以后,还有利于解决农业经济效益问题,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魏后凯说,具备科学知识的新农人,也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他们更注重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

  “脑袋决定口袋,思路决定出路。”新型职业农民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知识水平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升,还会推进农民的创业与创新。”魏后凯说。

  据张桃林介绍,目前,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农民占比仅为1.7%。总体来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素质不高,难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只有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快构建一支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才能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

  “要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素养,我认为至关重要的就是加强农民培训以及建立培训体系。”魏后凯。

  为了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步伐,今年中央财政将投入13.9亿元,计划培训100万人次。此外,农业部将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妇女、农村贫困人口等重点群体,积极开展种养技术、生产经营、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将强化农业科研试验站、农技推广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的科普功能,免费向农民开放,还将运行《农民科普》手机APP,以信息技术与农民科普深度融合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促进其增收致富奔小康。

分享